牙线的事儿,他都知道
牙线是现代人常用的牙齿清洁用具。而现在我们能够购买到的方便舒适的现代牙线,诞生至今只有短短两个世纪的历史。牙线的材料一般为尼龙线、丝线或涤沦线,用来清洁牙的邻面菌斑,很有效,特别是对平的或凸的牙面最好。
1790年,利维·帕姆利(Levi Spear Parmly)出生在美国佛蒙特州,家中有九个孩子,五名男孩子里,有四位都成为了令人尊敬的牙医。帕姆利22岁时搬到了波士顿学习牙医技术,学成以后,他便在美国各处行医,甚至远赴加拿大、欧洲进修,不仅经验丰富,而且见多识广。他认为,牙齿变坏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残渣腐烂导致的。虽然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常识了,但在那个年代,这种想法并没有被大多人接受。在帕姆利所处的时代,牙医们用金属锡填充牙洞,用象牙制作假牙,动辄就用锯子将病人的牙齿锯得粉碎。帕姆利在那时就积极提倡牙齿使用清洁工具,包括牙刷、牙签和刮舌器,并试图研究出一种更好用的工具。后来,帕姆利发现,涂了蜡的丝线能够轻松地剔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。为什么要用丝呢?因为普通家用缝纫线的强度不足以承受人的牙齿之间的磨损和撕裂,而丝绸牙线则非常强韧耐用。为什么要在牙线上加蜡呢?这是因为这样方便牙线滑入牙缝。
与牙签相比,牙线能够深入齿缝,而且不会伤害牙齿;它还可以贴紧牙齿表面,有效剔除牙缝里的残留物及牙齿邻面上的菌斑。当牙线在牙面上摩擦产生“嘎嘎”声时,就表示已经刮干净了。
1815年,25岁的帕姆利将这些蜡质牙线装在小盒子里随身携带,开始向他的病人推广这种新工具。1819年他发表了一本著作 《牙齿护理的日常指导》,在书中他这样写道:
“牙线可以穿过牙齿的间隙,去除那些刷子不可以去除的刺激性物质,它们往往就是真正的疾病来源。每天使用牙线,牙齿和牙龈都将变得非常健康,并且呼吸中再也不会有那种腐烂的臭气。”
不过,事与愿违,尽管帕姆利名气大、威望高,但他当年各种革命性的牙科学研究并未被广泛接受。他期待病人们能够倾听他的劝告,不过结果且令他大失所望。大部分的人根本不能理解清洁牙齿的意义,他们甚至觉得牙齿腐烂、脱落是很正常的事。
直到1878年,世界上才出现了第一篇关于口腔微生物的研究文章,而在60多年前,帕姆利就预先知道要清除牙齿上的牙菌斑了!不过,即使得到了更权威的证实,牙线依然没能大范围推广。原因主要是丝绸真的太贵了。何况牙线还是一次性的消耗品,用得起、舍得用的人寥寥无几。随着科技的进步,牙线的材料逐步多样化。
那么牙线一天使用几次比较好?
牙线最好是每天使用一次,在晚饭后使用较好。选择用尼龙线、丝线或涤沦线牙线,来清洁牙齿面菌斑很有数。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,应尽量使用牙线,这对口腔健康的长期维持是很有好处的。